主日圣言

至高者的子女 - 常年期第七主日

Krakus

 撒上26:2、7-9、12-13、22-23;詠103;格前15:45-49;路6:27-38
 
 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撒烏耳,相貌英俊,身材魁梧,“比所有的人高出一肩”(撒上9:2),“在全體人民中,沒有一人可與他相比”(撒上10:24);然而,他卻令天主失望(撒上15:10-11)。以色列的第二位君王達味,是他兄弟中最小的,眉清目秀,體格平凡(撒上16:12);但是,天主找到了他,一個合祂心意的人(撒上13:14;宗13:22)。二人在聖經故事的演進過程中成了仇人。撒烏耳曾多次企圖殺死達味。今天的讀經一就選自他們最後的對決故事中。
 撒烏耳的長槍象徵其王權,在曠野中有水罐也至關重要,如今二者都被達味帶了去。其意義非常明顯:上主從撒烏耳手中奪下以色列國,轉交給達味(撒上15:28),而且撒烏耳的生命也即將結束。在保留撒烏耳的生命一事上,達味謹遵聖經教導的原則:我們不該為自己報仇,而要交給天主來執行正義(參閱申32:35;羅12:17-19)。撒烏耳在最後一次對達味所說的話中承認了自己的罪,並預言了達味的成功:“你必有所作為,也必有成就。”(撒上26:25)
 
 達味的寬宏大量,映襯著耶穌對我們有關愛仇的召叫。主耶穌在祂的講道中向我們呈現了兩條道路:罪人之道和慈父之道。罪人善待那些善待他們的人,而天父善待一切人,包括“忘恩的人和惡人”(路6:35)。這種態度,在今天的答唱詠中闡釋得非常完美。天主的仁慈與憐憫,在祂對人的寬恕中尤為明顯:“祂沒有按我們的罪對待我們,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。”(詠103:10)蒙受了憐憫之後的我們,也蒙召向他人施予憐憫(路6:36)。
 
 讀經二總結了今日聖道禮儀訊息的精髓。第一個亞當,是仍處於罪惡之中的舊人類的肖像,關於此,阿彼瑟是個很好的例子。他指著撒烏耳對達味說:“讓我用他的槍,把他釘在地上。”(撒上26:8)愛那些愛他們者,以及向外借貸並期望歸還的罪人,也屬於這一類。然而,這最後的亞當,是新人類的代表,能夠說出十字架上的祈禱:“父啊,寬恕他們吧,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。”(路23:34)我們帶著第一個亞當的肖像,制定了“以眼還眼”(肋24:20)的法律,但我們的目標是要活出天上那一位的肖像,要愛仇人,並為那些迫害我們的人祈禱(格前15:49;瑪5:38-42)。
 
 在今天的福音中,“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”(路6:32-34)這句話出現了三次。耶穌激勵我們超越普通人的期望。只愛那些愛我們的人,只對那些善待我們的人行善,或者只借錢給那些希望得到回報的人——這些並不能讓我們成為與眾不同的門徒。福音書要求我們做到更高:像天主一樣去愛,甚至愛那些不回報我們的人。
 
 在《瑪竇福音》中,天主的憐憫具有普世性幅度。仁慈的天父使太陽升起光照善人,也光照惡人;祂降雨給義人,也給不義的人(瑪5:44-45)。所以,在仿效天主愛人的時候,我們的仁愛行為該延伸至所有的人。“偉大的獎賞”,屬於那些愛仇人、善待憎恨他們者、祝福咒罵他們者,並為虐待他們者祈禱的人。他們通過這些來表明自己活出了最後的亞當——耶穌基督的肖像,而且成為“至高者的子女”(路6:3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