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圣言
主日的反省。
Episodes
13 episodes
教堂的真諦 - 2025年11月9日星期日;拉特朗大殿奉獻日 慶日
若2:13-22 若望福音中提到了四個猶太節日:每周的節日--安息日,是在我們的星期六(若5:10);春天慶祝的逾越節——臨近我們的復活節;秋天的帳棚節(若7:2),以及冬天的光明節,是為紀念“重新奉獻耶路撒冷聖殿”的節日,臨近我們的聖誕節。 若望福音中三次提及逾越節,其中兩次,耶穌出現在耶路撒冷。第一次提及逾越節,是今天福音中所記載的,耶穌潔淨了聖殿。第二次提及逾越節,那時耶穌在加里肋亞。在那裡,他顯了增餅...
•
5:16
時光飛逝,明智用之 - 追思已亡
羅6:3-9;詠24;瑪25:31-46英文諺語有雲:死時坐擁最多玩具者,乃贏家也。但這是正確的生活方式嗎?在追念所有已故兄弟姊妹之際,值得我們通過對「最後審判」比喻的反省,思考一下人生及其意義。這個比喻有著震撼人心的訊息。比喻中的國王不問人的功績或成就,不問人的宗教信仰和喜好。他只把人分成兩組:自私的和無我的。自私,是很少為他人考慮,而滿腦子是「我」。我需要這個,我想要這個。這種態度也可在群體對群體、民族對民族間找到。世界經常在我們和他人之間被劃分開來。自私...
•
7:28
不要輕視他人 -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
德35:12-14、16-18;詠34;弟後4:6-8、16-18;路18:9-14 法利塞人是“分離主義者”,他們意在復興以色列的宗教傳統,並拒絕任何外來的影響。稅吏,是替羅馬人收稅的猶太人,他們的工作性質使他們不得不與外邦人頻繁接觸。這兩個人群對耶穌有何反應的呢?整體而言,法利塞人反對耶穌有關天國接納所有人的信息;而稅吏被耶穌帶來的天主慈悲的信息所吸引(路15:1)。這兩個人群之間的關係又如何呢?稅吏被法利塞人視作罪人及二等公民(谷2:16)...
•
6:22
我們的救助來自上主 -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
出17:8-13;詠121;弟後3:14-4:2;路18:1-8 阿瑪肋克人是生活在西乃周邊的遊牧民族,他們定期襲擊以色列,並加以掠奪(民3:13-14)。在猶太傳統中,他們純粹是一心想摧毀天主子民的邪惡象徵。“阿瑪肋克是眾民之首”,但也許因它與邪惡聯繫在一起,“其結局是永遠的滅亡”(戶24:20)。他們中最邪惡的人之一,是阿瑪肋克王阿加格的後裔哈曼(艾3:1;撒上15:32),在波斯帝國時期,他計劃消滅所有的猶太人(艾3:7-11)。在今天的讀...
•
6:39
天主的奇妙作為 -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
列下5:14-17;詠98;弟後2:8-12;路17:11-19 “納阿曼”這一名字的意思是“令人喜悅”,然而,患有麻風病的納阿曼,卻遠不能“令人喜悅”。“約旦”,源於詞語“降下”或“飄下”。有誰從天父那裡降下,居於我們中間呢?是耶穌基督,成了血肉的天主聖言。奧妙數字“七”,代表創造的圓滿完成(創2:2),也代表上主的神(依11:2-3;默1:4),祂在耶穌受洗時盤旋在約旦河上面(谷1:10)。 納阿曼的痊癒...
•
6:10
福音永遠常存 -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
哈1:2-3,2:2-4;詠95;弟後1:6-8、13-14;路17:5-10 “因為天主所賜給我們的,並非怯懦之神,而是大能、愛德和慎重之神。”(弟後1:7)這樣的神激發哈巴谷先知去問一系列難以回答的問題:“上主,我呼救而禰不予垂聽,要到何時?向禰呼喊‘殘暴’,而禰仍不施救?”(哈1:2)哈巴谷先知時代,世界被強大的巴比倫帝國所統治。它於公元前612年前後掌權,在公元前587年毀滅了耶路撒冷。“為什麼禰讓我看到邪惡?”(哈1:3)有多少人,在看...
•
6:28
目睹拉匝祿 -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
亞6:1a、4-7;詠146;弟前6:11-16;路16:19-31 以色列的首領們,和耶穌比喻中的那個富人,都懂得如何享受生活(參閱亞6:4-7;路16:19)。遺憾的是,在他們追求俗世享樂時,首領並不在乎民族即將崩潰(亞6:6),富人也無視躺在他家門口的患病乞丐拉匝祿(路16:20)。這樣的行為必定釀造悲慘的後果(亞6:7;路16:23)。 陰間是一個奇怪的地方。在那裡,視力能得到改善——富人可以從遠處看...
•
6:09
上主產業的管理人 -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
亞8:4-7;詠113;弟前2:1-8;路16:1-13(路16:10-13) 關心社會正義的亞毛斯先知,常譴責那些從百姓身上榨取利潤的人(亞8:4-7)。“一種以獲利為唯一規則,以經濟活動為最終目標的理論,是道德上不能接受的”(《天主教教理》2424)。他們渴望一週七天都開店,而且在交易方面行騙(亞8:5)。儘管亞毛斯以類似的話呼籲,但情況並沒有太大改善。星期日在許多國家是工作日,不誠實的商業行為也常是我們報紙上的頭條新聞。 ...
•
6:29
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榮耀之主 - 光榮十字聖架
戶21:4-9;詠78;斐2:6-11;若3:13-17 一天,蘇格拉底要向朋友們證明世上最普遍的職業是當醫生。他用圍巾扎住頭,假裝頭痛得厲害,然後去了一個公共場所尋求幫助。幾乎人人都給了他建議,甚至開了藥方。蘇格拉底把這些寫下來,交給朋友們,證明他是對的。如果他今天要證明一件事,很可能是會證明世上最普遍的職業是作神學家。從神學院的畢業生到世界各地未受過教育的人,每個人都對神有自己的看法。“神就是這樣;神就是那樣。”而且,當他們聚在一起討論時,經...
•
8:06
追隨基督的要求 -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
智9:13-18ab;詠90;費9-10、12-17;路14:25-33 傳教士都知道離開家庭和本國,到世界各地傳揚福音有多麼不易。父親以強壯的手臂擁抱他,母親在他額頭上畫個十字,兄弟姐妹們告訴他要記得發一些有異國風情的照片回來。但他們的內心卻充滿離別之苦,而且不確定以後還能否再與他們見面。今日世界是一個缺少安全的地方,為基督而受迫害的人數節節上升。他何時回來?連他自己也不知道。 耶穌正前往耶路撒冷,那裡將是...
•
6:39
慧心聽眾 -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
德3:19-21、30-31;詠68;希12:18-19、22-24;路14:1、7-14 “你越偉大,在一切事上越當謙下。”(德3:20)有誰能比主耶穌更偉大呢?然而,“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,卻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的地位而把持不捨,反而空虛自己,取了奴僕的形體”(斐2:6-7)。這一點,我們在祂為門徒們洗腳的場景中足以睹見(若13:5)。耶穌“空虛自己”,直到十字架上(斐2:8)。祂“來不是受人服侍,而是服侍人,並交出自己的性命,為大眾作贖價”(...
•
6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