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圣言
主日圣言
牧人與群羊 - 復活期第四主日
宗13:14、43-53;詠100:1-3、5;默7:9、14b-17;若10:27-30
今日的福音是耶穌有關善牧教導的一個片段(若10:27-39)。聽從祂聲音的羊,能在天堂被看到。他們站在天主的寶座和羔羊面前(默7:9)。他們是如何到達那裡的呢?通過相信宗徒們的見證(宗13:48),並堅守他們的信德(默7:14)。這正是今日聖道禮儀的訊息。
一個星期六,在丕息狄雅-安提約基的一個會堂里(宗13:14),保祿置身於一個有著以色列人和外邦人的大聚會中。外邦人被猶太信仰的一神論及其高尚的道德生活標準所吸引。可是,割禮的要求和梅瑟法律的規則阻止他們完全接受這種信仰。面臨這樣的會眾,保祿宗徒傳遞了令人驚訝的訊息。
亞伯爾、哈諾客(創5:24)和諾厄,在天主眼中都是正義的人,但他們沒有受過割禮。亞巴郎、依撒格和雅各伯,在還沒有梅瑟法律時就相信並事奉了天主。這說明什麼?要獲得救恩,割禮和法律都不是必要的。那麼,為獲得救恩,什麼是必要的呢?相信耶穌基督(宗13:38-39)!這一訊息在今天似乎顯而易見,但在那個星期六實在是一大“震驚”。外邦人因此而高興(宗13:48);但對於許多猶太聽眾來說,那是不可接受的(宗13:50)
“那些被預定獲得永生的人,就都信了”(宗13:48)。信德是天主的恩賜。父將群羊交給基督(若10:29)。我們借著信德成了基督的羊;之後,我們通過聆聽天主聖言和教會訓導,學會了辨認祂的聲音。這將保護我們不至追隨“陌生人的聲音”,就是與我們的信仰和道德觀背道而馳的教導(若10:5)。牧人按名字記住我們(若10:3),引導我們邁向生命的水泉(默7:17)。在那裡,天主會拭去我們的淚痕,恢復我們的生命(默7:17;詠23:3)。
今日福音的結尾是“父與我原是一體”(若10:30),聽眾因此想要用石頭砸死耶穌。教會一直將此理解為指向耶穌天主性的多段經文之一。《天主教教理》說:“只有耶穌的天主性才能證明”祂所說的:祂大於約納,大於撒羅滿,也大於聖殿(瑪12:41-42,12:6)。耶穌所斷言的,也的確真實:“在亞巴郎之前,我就已存在”(若8:58),“我與父原是一體”(參閱《天主教教理》590)。耶穌的天主性也在天上的禮儀中得以肯定。天使和聖徒們不僅朝拜那坐在寶座上的父(默4:2),也朝拜那站在寶座中間的子(默7:17,5:6)。“救恩來自那坐在寶座上的我們的天主,並來自羔羊”(默7:10)。
因為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,宗徒們被逐出安提約基雅。這似乎並沒有使他們受到打擊。他們拂去腳上的灰塵,繼續到別處去宣講這救恩的好消息(宗13:51)。在這個世界上,每個基督徒都走過或將要走過“大災難時期”(默7:14)。但我們有耶穌的保證,誰也不能從祂父手裡將我們奪去(若10:29)。在大災難時期,我們可以仰望那些先我們而去的人。他們如今在天主的寶座前(默7:16)。如果我們堅持到底,我們也將抵達那裡。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