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圣言
主日圣言
作近人 -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
申30:10-14;詠69(或詠19);哥1:15-20;路10:25-37
聖保祿解釋了梅瑟所談論的有關離我們很近的“話”。這話就是福音。梅瑟說這話“就在你口裡,就在你心中”(申30:14)。在我們口裡,這話是對“耶穌是主”的信仰宣認;在我們心中,這話是對天父使基督從死者中復活的篤信(羅10:8-10)。“因為心裡相信,可使人成義;口裡承認,可使人獲得救恩”(羅10:10)。
讀經二為我們闡釋了宣認“耶穌是主”的含義(哥1:15-20)。耶穌被稱為“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”和“死者中的首生者”。耶穌是主,意在指出祂在“一切”之上獨佔首位(哥1:18)。祂是“父的反映”,一切在祂內受造,而且一切的圓滿都住在祂內。在我們全心相信基督從死者中復活時,我們就是在接受目睹過復活之主耶穌的宗徒們的見證。我們宣稱祂是唯一戰勝死亡的一位。因此,我們可以與宗徒們一起笑問死亡:“死亡,你的勝利在哪裡?”(格前15:55)
今天,“父的反映”耶穌,向我們講了祂的最美比喻之一。根據教父們的理解,一個從耶路撒冷下到耶里哥的人,象徵犯罪之後的人。耶路撒冷象徵天堂。耶里哥象徵現世。比喻中的強盜,是不可見的、反抗天主的掌權者(哥1:16)。宣佈自己要再回來的撒瑪黎雅人,指基督自己。客店是聖堂,在那裡,我們借著天主聖言、聖事和仁愛善行經驗著醫治。
善心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,介於兩個問題之間。一個是法學士問耶穌的問題:“誰是我的近人?”(路10:29)另一個是耶穌問法學士的問題:“誰是遭遇搶劫者的近人?”(路10:36)法學士是從他自己的角度發問,而耶穌是從無法自救的受害者的角度發問。“愛近人如你自己”與“誰是我的近人”毫無關聯,但卻與尋求“我能作誰的近人”有關。
這個比喻還有一個方面很有趣。那個“憐憫他人的人”(路10:37)不是以色列人,而是撒瑪黎雅人。當撒瑪黎雅人成為以色列人的近人時,會怎樣呢(參閱列下17:24-41;若8:48)?當猶太人被邀仿效撒瑪黎雅人時,又會怎樣呢(路10:37)?緊接著,“中間阻隔的牆壁”(弗2:14)被拆毀。耶穌來使一切與祂重歸於好,“用十字架的血立定和平”(哥1:20)。我們準備好去愛那些曾被告知要鄙視的人嗎?
這一比喻是對愛的誡命的詮釋(路10:27)。這並非要我們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誰作我們的近人。耶穌為除免世罪而死;祂在我們還是“天主的仇敵”(羅5:10)之時就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。我們蒙召由冷漠轉向對他人的看顧。司祭和肋未人從路旁繞過,但撒瑪黎雅人卻對這個半死之人心生憐憫。我們的痛苦以及我們敗壞的倫理,就是如此深深觸動了基督的心。“去,也照樣做吧!”(路10:37)這是跟隨基督的召叫。那麼,就讓我們仿效基督,成為世界不願看到的那些受苦者的兄弟姐妹;今天特別成為尚未出生的胎兒和受迫害的基督徒的近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