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圣言

天主的奇妙作為 -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

Krakus

列下5:14-17;詠98;弟後2:8-12;路17:11-19
 
 “納阿曼”這一名字的意思是“令人喜悅”,然而,患有麻風病的納阿曼,卻遠不能“令人喜悅”。“約旦”,源於詞語“降下”或“飄下”。有誰從天父那裡降下,居於我們中間呢?是耶穌基督,成了血肉的天主聖言。奧妙數字“七”,代表創造的圓滿完成(創2:2),也代表上主的神(依11:2-3;默1:4),祂在耶穌受洗時盤旋在約旦河上面(谷1:10)。
 
 納阿曼的痊癒,需要三個要素:一、厄里叟的先知性話語“你去,在約旦河裡洗七次”(列下5:10),二、納阿曼遵照他的吩咐去洗了(列下5:14),三、約旦河水。這些要素也同樣出現在基督徒的洗禮中:一、主基督有誡命說:“要因父、及子,及聖神之名”授洗(瑪28:19),二、領受聖洗聖事的人要有信心(參閱宗8:36-38),三、洗禮聖水池。
 
 讀經二中包含了一首古老的洗禮頌歌(弟後2:2-13),它這樣開頭:“這話是確實的:如果我們與祂同死,也必與祂同生”(弟後2:11)。借著洗禮,我們參與基督死而復活的奧跡(參閱羅6:3-4)。初期基督徒在領受洗禮時需要脫去衣服,這象徵消除我們靈性方面的不潔與我們的死亡。他們三次被浸入洗禮水中,表達基督被埋葬於墳墓中三天之久。之後,他們身穿白衣,象徵純真與不朽。
 
 納阿曼的身體變得如同一個新受造物,“如同嬰兒的肌肉一樣”(列下5:14),“令人喜悅”。不過,受洗者的經驗更加深遠。洗禮之水的力量,滲透我們的靈魂,清除一切罪污。如此,我們得以經過“水和聖神而生”(若3:5)。納阿曼,一個外邦人,來到猶太先知面前,並在以色列水域沐浴,這也很有深意。向亞巴郎自我啓示的天主,是萬邦萬國的天主(羅3:29)。這一事件預示,外邦人通過福音的宣講,也進入天主的家庭(路24:47)。正是為了這福音,保祿被囚(弟後2:2),並切願承受一切苦難,好使人們“獲得那在基督耶穌內的救恩”(弟後2:10)。
 
 我們現在可以從洗禮轉向“感恩祭”,意即“感恩”。在得蒙治癒的十個麻風病人中,有九個繼續前去見聖殿的司祭,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返回到永恆的大司祭和生活的聖殿那裡。他回來感謝從天而降,親自背負我們的軟弱的那一位(路17:16;依53:4)。我們蒙召也去做同樣的事。“事事感謝,因為這是天主在基督耶穌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”(得前5:18)。
 
 聖經記載的天主的偉大奇妙事件,透過各件聖事也進行在我們中間。借著洗禮,我們棄絕了以靈性不潔為標誌的一種生活,而擁抱以“小孩子”的嶄新和純潔為標誌的一種新生活。這樣的經驗使我們滿懷感恩。因此,我們來到臨在於感恩祭中的耶穌前,親自向祂表達感激之情。那個麻風病人最終聽到:“去吧!你的信德救了你”(路17:19);而在感恩祭結束時,我們也聽到:“彌撒禮成”,意即“去吧!你已被派遣”——去宣揚天主的奇妙作為(詠98:1)。